就以前小時候港片的記憶,以為香港和台灣一樣很多路邊小吃。
實際來到香港後發現,路邊小吃沒有哇?到處都沒有哇?
聽朋友說才知道,香港政府為了整頓市容,嚴管取締路邊攤。
使得這香港庶民風景幾乎消失殆盡。
小吃們為求生存,紛紛躲到了小巷小弄裡,只為保住香氣不滅。
店名:肥仔小食店
地址:香港尖沙咀厚福街3號 華博商業大廈G1地舖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13:00~00:00
這家肥仔小食店據說是旺角知名小吃"肥姐小食店"所延伸出來的分店。
說它厲害是因為…它在香港可是有米芝蓮背書的街頭小吃。
米芝蓮美食指南自2016年起,新設了街頭推薦小吃,肥仔就在名單上。
店家開在尖沙咀「The One」購物中心附近的小巷弄裡。
店前絡繹不絕的饕客排排站點餐,接下餐盤就地大塊朵頤的樣子,
熟悉地有如台北西門町阿宗麵線店前的盛況。
滿滿的滷串,看得我心花怒放。
據說這裡的招牌滷串是「大墨魚」和「大生腸」。
單點一串HKD12,大約是台幣49元,以香港物價來說算是很便宜了。
菜單隨手拍。
豬脷就是豬舌,豬潤(月閏)則是豬肝,這兩字用台灣打字法好難找。
而紅腸就是看起來像熱狗的那樣食材。
除此之外,其他品項都不難理解。
店頭大大地擺著2016米芝蓮(MICHELIN)指南推薦街頭小吃的獎牌。
MICHELIN Guide Recommended Street Food
我直接點了店家配套好的大皇牌套餐 ... HKD31 ≒ NTD127。
包含了一串大墨魚、一串大生腸以及一串火雞腎。
大墨魚就是我們台灣習慣說的章魚,口感彈牙很好吃。
大生腸類似台灣所謂的脆腸,只是等級升級,口感更加爽脆且不油膩。
吃起來一點內臟腥味都沒有,裡面洗得非常乾淨,毫無雜質。
火雞腎也是口感帶脆,但比起大生腸多點韌度。
港式滷水不像台式重味道,調味較清淡,鹹度相對也偏低。
重口味的來源得靠淋上店家提供的豉油和黃芥末。
沒想到還有沾黃芥末這一手,和在日本吃關東煮時一樣,
加了黃芥末後再食,反差出了滷汁的甘甜,但得小心加太多會嗆鼻哦。
後記:
小餓時的絕佳選擇。
站在路邊吃好害羞,因為我又邊吃邊亂感動一把的。
吃完美食記得要將餐盤還給店家唷。
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