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剛來新加坡時,麻辣燙好像還沒這麼多,可能疫情的關係。
然而在這一年來,各大商場陸續進駐了各品牌麻辣燙。
其中,以連鎖的 張亮、楊國福、宮源 這三家最為亮眼。
店名:張亮麻辣燙 Zhang Liang MaLaTang
地址:3 Pickering St., #01-36/37/38, Nankin Row,
Singapore 048660.
張亮麻辣燙就我知道的店鋪有兩家,一家近牛車水,一家在武吉士。
以下是近牛車水的店面,某日剛好經過看到才順道進去吃的。
近牛車水這家店鋪開在遠東廣場,離直落亞逸MRT也近。
遠東廣場。
可以自行夾取食材秤重計價,也可以選店家精選套餐。
食材櫃之一。
食材櫃之二。
湯底選項。
一般我都會選最基本的麻辣骨湯。
醬料區。看到香菜我很開心。
這一份秤重計價含稅後是16.65新幣。
寬麵很有咬勁,大骨麻辣湯頭很香,小辣的辣度頗有感。
大腸和牛五花,整體來說我覺得很好吃。
青菜方面各家大同小異,但只有張亮有我個人很愛的綠色豆苗。
豆苗我自己也很常買,拿來蒜炒也好煮湯丟火鍋也好,都很好吃。
遠東廣場一景。
裡面有不少店鋪,還有一家古厝改建的精緻飯店(Amoy Hotel)。
其中還有一區酒吧街,一到晚上有歌有酒有肉,十分熱鬧。
(上左/上右/中左 圖) 遠東廣場裡的酒吧一條街。白天時還很安靜。
(中右圖) 遠東廣場裡的星巴克。
(下圖左) 泰國分店來的米其林推薦紅大哥水門雞飯。
(下圖右) 珍寶旗下的醉宇軒,主打正宗潮洲菜。
後來張亮在我家附近的武吉士也開了分店。
店名:張亮麻辣燙 Zhang Liang MaLaTang
地址:200 Victoria St., Singapore 188021.
Bugis Junction #01-90/91
位在Bugis Junction購物中心一樓,撲香更方便了。
有時我會去買外帶回家,再多加一些蔬菜菇類,加料加分。
外帶張亮麻辣燙。
另,在新加坡買美食外帶通常都是要另加容器費用的。
像張亮就要外加一新幣的外帶包裝費。
再加上自家冰箱裡的一些食材,整鍋看起來更豐富了!
後來Bugis這裡又開了這家楊國福麻辣燙,還剛好就在張亮的對面。
簡直是來打對臺的,但對饕客而言選擇變多更好。
讓我不解的是,怎麼都那麼愛用人名取店名呀!?
店名:楊國福麻辣燙 YangGuoFu MaLaTang
地址:201 Victoria St., Bugis+ #01-16, Singapore 188067.
店鋪就在Bugis+購物中心的一樓,對面就是Bugis Junction。
兩座商場間還有一條聯通空橋相通,兩座商場間往來很便利。
食材櫃之一。
食材櫃之二。
湯底有三種。計價方式與張亮一樣。
楊國福麻辣燙發跡比張亮早了一些,如今兩者競爭頗激烈的樣子。
Bugis+的楊國福比對面的張亮店鋪要來得挑高明亮。
挑高較高的店鋪坐起來比較舒服,沒有壓迫感。
而醬料區這塊,楊國福就略遜張亮一點。
沾醬料。
這一份秤重計價含稅後是14.7新幣。
楊國福的麵類有幾款特色麵條,像這就是紫薯麵條。
右圖是我個人很推的炸豆皮和炸豆支。
炸豆支在台灣少見,但常新加坡卻很常見,超市都買得到。
簡單說來就是炸豆皮中間還鋪上一層魚漿,吃起來更有口感。
我常買來煮湯煮火鍋,甚至有時還會切絲來炒奶白菜或豆苗之類的。
牛肉不意外,意外的是有燻鴨胸肉,而木耳和白青花椰都是我的必點。
一樣可以買外帶。
一樣可以加料成豐富版。
楊國福和張亮相比,我比較偏好楊國福的湯底。
我覺得楊國福的牛骨湯底更濃厚,吃起來較過癮。
吃完Bugis+的楊國福麻辣燙後,可以順道進商場一樓中間處買冰棒。
來自日本的連鎖甜點店「Chateraise」,有多款日本進口的冰棒。
平均一枝1.5新幣,不算太貴而且很好吃!
第三家介紹的宮源是目前新加坡展店最多的連鎖麻辣燙。
在許多商場裡都能看到。
就我知道的SuntecCity、Funan、VivoCity和牛車水唐城坊都有分店。
店名:宮源麻辣燙 Gong Yuan MaLaTang
地址:1 Harbourfrong Walk, Singapore 098585.
Vivo City #B2-31
下圖是我在VivoCity購物中心裡吃的分店。
食材櫃。
相較其他兩家,宮源的食材選擇好像稍少一點。
菜單隨手拍。
但以口味湯底來說的話,宮源是三家中最多樣的。
這樣一碗秤重計價含稅後是22.6新幣。
宮源的秤重計價是三家裡面最貴的 (100gm/SGD3.18)。
麻辣湯頭喝起來感覺是三家中最清淡的,適合想吃清爽辛香的朋友。
不過據說他們家的招牌是麻辣拌。
因為店面有可愛草泥馬(羊駝)的logo,所以據說宮源深受網美們的喜愛。
蓮藕片在麻辣燙料理中似乎很受饕客們青睞。
炸豆支的腐皮吸收湯汁精華後更美味,真是鍋物好朋友。
後記:
這類的麻辣燙給我的感覺就很像台灣滷味和小火鍋的結合體。
要什麼料自己夾,吃多少自己決定,十分自由。
可乾吃可湯吃,乾吃像麻辣滷味,湯吃就像一人小火鍋啦。
台灣麻辣火鍋吃到飽太普及了,這樣的麻辣燙不知開不開拓得了市場。
在新加坡,麻辣火鍋吃到飽的店家不多,火鍋餐廳外食的成本又高,
而這樣的麻辣燙剛好作為中間值,不算太貴,麻辣的口味也好。
所以才能在獅城闖出一片天,也成為了我解饞的好去處。
加碼情報:
更平價版的麻辣燙看這邊。
Google Map (Bugis Junction 張亮麻辣燙)
Google Map (Bugis+ 楊國福麻辣燙)
Google Map (Vivo City 宮源麻辣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