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米芝蓮(米其林)指南推介自2016年開始後,成了饕客們的好參考。
當然不信者恆不信,俗人如我,我還是很吃這一套的。
但並不是說只要入了小紅書裡的美食,就百分百代表好吃,於我就是參考。
這不就是它原來的初衷嗎?若要將評鑑做為絕對指標,我就敬謝不敏了。
畢竟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自身的喜好才是重點。
參考別人的推薦,親身去吃,有共感而認同感動,或殘念不合己意。
無論共感或殘念都沒關係,堅持自己的哈姆雷特正是一種自由呀。
店名:馳名結霜橋三輪車叻沙 Famous Sungei Road Trishaw Laksa
地址:531A Upper Cross St., Singapore 051531.
#02-66 Hong Lim Food Centre
Open:Mon-Sat 10:30am~3:00pm (Thu & Sun closed)
店家開在芳林巴剎與熟食中心裡。
新加坡地址習慣會寫區號,只要一寫區號就能查到地點的樣子。
而#02-66是個很重要的提示,代表店在二樓,且攤位號碼是66。
熟食中心裡攤位很多,緊排又密麻,用攤號找比較不會迷失。
所謂「巴剎」即指菜市場。
第一次看到這個詞我一頭霧水,上網查才知道,是馬來語Pasar的音譯。
據說語源來自波斯語Bazar,一般指傳統市場,傳到東南亞後成了這詞。
搭捷運前往的話,在「牛車水」(Chinatown)站下車,往唐城坊出口出站。
芳林熟食中心就在唐城坊的後方,從唐城坊後方出口出去就能看到。
因應新冠疫情,若無二劑完全疫苗証明不得堂食,只得外帶。
因此入口都會有人員檢查,掃碼後出示証明,就會拿到証明後的小貼紙。
貼在衣服上顯眼處即可,這樣堂食時就不會被檢舉什麼的吧。
菜單隨手拍。
MICHELIN新加坡寫的中譯是「米其林」,和台灣一樣。
但我第一次接觸這詞是2016年在香港,香港寫的是「米芝蓮」。
當時台北台中還沒開始米其林入選名單,是故我現在仍習慣香港寫法。
主要就賣三樣,叻沙、米暹、鹵面。
所謂米暹其實就像台灣吃的高湯米粉,只是調味完全不同系別。
據說來自泰國,暹字源自"暹羅",即泰國舊稱,故綜合酸辣甜即其特色。
馬來鹵面(滷麵),馬來語文法中名詞在動詞前,所以寫成Mee Rebus。
這點文法結構倒和日文一樣。
我還沒在新加坡正式嚐上一碗米暹和滷麵,等有機會再來寫寫初嚐心得。
點叻沙時,主食可選擇要加黃麵、細米粉還是粗米粉(米線)。
整面牆上都是報導記事。
等煮麵時老闆還特別說到他有拿到政府的認証頒獎呢!
當然少不了的日本推薦報導。
Asia Delight Laksa(L) ... SGD9 ≒ NTD189
以在熟食中心看到的叻沙來說,目前這一碗最貴了。
一般來說大約都落在5新幣左右,這一碗將近要二倍了。
畢竟人家有個大蝦躺在碗裡,說明敢於用料了,接受與否就憑食客啦。
老闆會問要不要加辣,我建議加,我覺得辣度尚可,加了味道會更豐富。
主要用料除了大蝦外,還有小蝦仁、血蛤、雞肉、魚餅、豆卜和豆芽。
看似濃郁的一碗,實際上意外地很清淡而且不走濃稠路線。
淡香的椰漿甜味與溫和的香辛料調和,完全是清爽風格叻沙。
擁護濃稠叻沙派的人,肯定會覺得這碗少了些什麼美中不足。
但我本身對叻沙就處於新手入門狀態,怎麼吃都覺得不錯吃呀。
各有各的特色,五花八門都值得慢慢品嚐欣賞。
左邊是大蝦的蝦肉,由於已剖半,用筷子稍一用力就可以取下。
右邊是血蛤,星國小吃中,比起蛤蜊,放血蛤好像還比較普遍。
叻沙裡會放,炒粿條也會放。
考量到外來食客的接受度不一,點餐時老闆有特別問我敢吃嗎?
我想著都是貝類應該沒什麼問題就加吧,總要嘗試看看。
吃起來鮮味更濃,還帶點貝類的海腥味,但不會讓我反感。
簡單維基了一下,血蛤屬溫熱帶生物,主產自東南亞沿海國家。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B12及鐵質。
但因在低氧的養殖環境中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所以必須充分烹調。
熟食市場中有不少這樣的果汁飲料店。
挑間合意的,點一杯甘蔗汁清涼去暑解油膩很不賴哦。
老闆娘一聽我說話,也看破了我台灣人身份,熱情地說她有親人住台中呢。
然後就是很喜歡台灣,只是現在被新冠鎖在這裡,沒能再去旅遊探親。
是啊…誰能料到一個新冠疫情,搞得全世界惶惶不安,選擇性的閉門不納。
照片裡的就是Chinatown的唐城坊。
芳林熟食中心就在它的後面。
而唐城坊與芳林熟食中心的旁邊則是這一排滿滿綠意很有設計感的複合建築。
又有商辦,又有五星級飯店,好像還有公家的檢察官辦公室也位在這裡。
後記:
在店舖前才開口點了叻沙一碗後,老闆一聽我口音,馬上斷定:妳台灣人齁!
我著實嚇了一跳。
原來新加坡人也能一聽口音就知道是哪裡來的,真是慧耳識人。
我笑笑答是,老闆就很熱情介紹起他的叻沙好吃,晚來可會撲空的呢。
問我來自台北後,自顧地說起他去過台南觀光,
還強調他很喜歡台南,虱目魚多好吃。
看著老闆熱烈的笑意,對叻沙的熱情,
想必是對自己手藝十分有堅持與信念的。
老闆實在可愛,我正吃到一半時還突然跑到我桌邊問:
「好吃齁!不輸台南的虱目魚粥吧!」
那燦爛的笑意,似乎淡去了他眼角的魚尾紋,卻像個陽光年少。
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