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東京巢鴨的蔦拉麵自2016年正式摘下米芝蓮一星後,風靡了整個拉麵界。
但其實說真的,在我還沒看到香港店開幕預告看板前,我真不知其名氣。
就在看到香港廣告沒多久,就又看到了台北分店已正式開張的消息。
看來台北又要陷入一場排隊風暴了吧。
晚台北一個月,五月中下旬,香港分店也如火如荼開張飄香了。
店名:蔦拉麵 Tsuta Japanese Noodles
地址:香港銅鑼灣登龍街18號 V Point 地下2號鋪店鋪
香港蔦拉麵開在銅鑼灣知名的ラーメン横丁(拉麵街)~登龍街上。
雖與時代廣場僅一街之隔,但這條小巷弄卻很低調,即使美食雲集。
短短一條小巷弄,卻有六家日本拉麵店都落腳於此,滿街拉麵香呀。
若再將銅鑼灣這區附近拉麵店算一算,集中密度高地嚇人呢。
一蘭、一風堂等日本高人氣拉麵店,都在這區呀。
早在開幕前經過就看到店家大大的預告招牌。
本以為開幕後會有誇張的人龍盤踞,結果也還好,還是台灣人最熱情。
香港不是沒有排隊名店,但很少有聽說要排上二~三個小時以上的。
香港的撲香民眾似是較會衡量時間利用上的現實性。
開業第二週周日下午,和老爺經過時看人潮尚可,排了15分鐘就撲到香了。
菜單隨手拍。
拉麵僅此兩款:「醬油拉麵」和「鹽味拉麵」。
訂價比起台灣一碗295元(約75港幣),香港訂價95港幣,貴了一些。
醬油味玉拉麵 ... HKD113 ≒ NTD452
湯頭看起來金黃清澈透亮,香氣非常迷人,清淡味雅有質感。
湯底據說是由雞骨、蛤蜊、魚貝類,細熬慢燉九個小時而成,十分功夫。
吸附著湯汁的麵條口感彈韌,很好吃,吃得出自家製麵的細心。
據介紹,醬油湯頭是由湯底再加上特製醬油及義大利松露醬調和而成。
雖然我不知道松露該是怎麼樣的味道,但嚐起來有股特殊的香氣。
比起一般的醬油拉麵的確很不同,這或許就是所謂的「隠し味」。
這關鍵性的提味,或許就是店家從拉麵戰場殺出一條血路的原因。
本來醬油和鹽味來選的話,我是屬於鹽味派的支持者。
但在蔦拉麵這裡,我願意倒戈支持醬油拉麵。
風味層次豐富,湯頭鮮美,叉燒彈嫩,每一口都有驚喜,讓人不禁吟味再三。
鹽味拉麵 ... HKD98 ≒ NTD392
鹽味湯頭就是湯底再以沖繩海鹽及蒙古岩鹽調合,再佐以燻製橄欖油引味。
除此之外還加了義式香料進去,調味好新奇,吃起來歐風滿溢。
說它是日本拉麵讓我有些困惑,對我而言,說是義大利湯麵更為貼切吧。
這碗麵應該非常迎合歐州人的胃口,像是一道優雅的義式料理。
它很好吃,但我心目中的日本拉麵還是傳統一些,這碗跳脫既有框架了。
實在佩服蔦拉麵職人對挑戰創新的勇氣與決心,獨創一格,自成一派。
後記:
蔦拉麵彷彿是將日本職人一杯入魂的執著隱藏在華麗雅緻的歐風情懷中。
讓日本拉麵的姿態一變,披上精緻秀麗的新裝走上了世界舞台。
傳統與新穎,您更會偏向哪一派呢?
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