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訪九記時,我對九記是怎麼樣風評的食店其實一點概念也沒有。
只知道它的牛腩伊麵享譽全港,更使得觀光客趨之若騖。
從鴨巴甸街上坡道右轉進歌賦街,很難不看到那長長的排隊人潮。
後來才知道,雖然九記美味聞名,但也因著店主的火爆脾氣而毀譽參半。
在香港多數知名食肆都是有底氣的,吃服務向來不在店家考量裡。
理直氣壯賣的是美食,只讓伯樂來尋,無聊人等便不跟你客氣了。
或許是待過河內的經驗(不要問,很心酸,想知道請自行參照河內日記),
來到香港後,對傳聞的服務差其實也不覺得,因為視食客行為而定。
店名:九記牛腩 (僅此一家別無分店)
地址:香港中環歌賦街21號地舖
地址雖標在中環,但實際位置是離上環比較近的。
從上環站出來選對路走的話,約莫10分鐘左右路程。
對了,九記周日是公休的,日子選好,以免撲香不成撲了個空。
鴨巴甸街的坡道。
中環與上環是個有如沿著坡道而築成的市區,逛街找店都是練腿。
平日周五下午三點用餐離峰時間也是這般的排隊盛況。
我就一個人,併桌簡單,大約排了20分鐘,運氣還不錯的。
店面不大,座無虛席,席間都是食客們低頭食麵喝湯的吸吮聲。
店頭貼著的店家報導。
低消一人HKD45,至少一碗牛腩麵的價格。
千元港鈔不收,在香港很普遍,似是因著之前偽鈔橫行的影響。
九記牛腩不僅有米芝蓮青睞,就連香港美食宗師蔡瀾先生也推薦的。
菜單隨手拍。
除了中文,英文、日文和韓文都有,十分國際化。
菜單隨手拍。
這張貼在店裡餐桌上的字體較大。
重點來了,排隊時我就先上網找菜單,得以一坐下立刻就點餐。
拖泥帶水,猶疑不決,無疑是捋九記虎鬚,對應得好,撲香就不難。
其實和澳牛是一樣的,排隊人潮及店裡繁忙都讓店員耐不了心。
上湯牛腩伊麵 ... HKD48 ≒ NTD197
清燉湯頭難以形容的好滋味,濃郁而不油膩,像是用牛骨精燉慢熬而成。
若說能和台灣牛肉味匹敵的,大概就是這一碗。
牛肉塊給得很豪氣,雖說刀切得隨意,但肉質紋理清晰,口感紮實。
不走嫩滑路線,就是沒有過度修飾的真正牛肉口感。
而伊麵麵條吃起來的口感我覺得和台灣意麵有異曲同工之妙。
麵條或是曬過或是炸過後,下滾水煮過再入湯,飽滿吸收了湯汁精華。
比起同是炸麵的公仔麵,不僅麵香更優,口感也更彈韌,愈咀嚼愈有滋味。
咖哩牛筋腩伊麵 ... HKD48 ≒ NTD197
有別於清燉上湯的優雅,咖哩湯頭則是火熱的辛辣。
南洋風情的咖哩辛香在這碗裡完全迸發,連伊麵也染了一身金黃。
不知得費多少功夫,才能讓這咖哩味完全染進這牛筋腩裡。
但又不因久燉而爛軟,仍保有牛筋的彈牙與柔韌口感。
咖哩牛筋腩伊麵實在太好味,讓我後來每來必點。
某日又來撲香,在店外排隊時遇見了用完餐快步離開的港星譚校長。
他是我國高中時代在台灣紅極一時的香港電影歌唱明星呀!
第一次在香港看見香港明星感覺真是奇妙,
想當時在電視裡才得見的,沒想到多年後我竟然在香港親眼見到。
後記:
九記的魅力到此我算是明白了。
這堅持的功夫與美味正是九記的底氣,亦是本事。
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