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日本情報誌「sketch」中,介紹了一家我一看就著迷的隱室茶居。
地點就在NuiTruc路上,和GiangVo路垂直的一條小路,河內大飯店隔壁那條。
一看地址發現離我家不遠,就迫不及待地想去聞茶香。
某天就騎著我心愛的小綠出發了,本著對路名的熟悉,我連地址地圖都沒帶。
結果,還是敗給了路牌號碼隨便標示的河內。
隔沒幾天,我不死心,買完東西路經時又再去找了一次。(帶著地址小抄)
沒想到,依然是遍尋不著,但氣餒可不是河童小編的作風。
於是我跑去問了那條路上新蓋好的高級住宅大樓「Lankaster」門口的警衛。
因為該大樓門號是20號,而我要找的茶居是20B號,
心想多一個B不會天差地遠吧。
結果一位略懂一點點日文的女經理,特地幫我看了看,還是搖頭說不知。
找一個門牌找得我無語問蒼天。
最後,把一旁的小巷子繞了一遍,終於尋獲。(畫個藏寶圖吧店家~)
店名:Thuong Tra Quan
地址:20B Nui Truc St., Ba Dinh Dist., Hanoi.
新址:P112 Chung cu duong sat-35 LangHa St., DongDa Dist., Hanoi.
官方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huongTra
【2015.5 情報更新】
前陣子店家搬了新址,有興趣的朋友請至新址撲茶香。
它就藏在一堆民宅堆砌的窄小巷子裡。
招牌字寫得隱隱約約,不走近看,還以為只是塊黑板子。
要不是這雅緻的竹門令人耳目一新,不然就此天涯錯過了吧。
就是這條巷子。
我還得用閃光燈功能,才能讓招牌紅字現身。
一進門,先是一座小前院。
右邊就是這幅荷花擺飾,在光與影的交錯下,顯得很寂靜淡泊。
左邊則是一個小小茶室。
沒有高雅奢華,只有很簡單的樸意。
店裡有一面牆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茶壺。
我一進店裡,風塵僕僕,看起來很狼狽,因為那一個下午沒有風,實在地熱。
店裡那時正好有一組客人,看起來似乎是一對情侶,正在和店主品茶。
因為越語不通,我只好用蹩腳的英文表示,自己是看日本情報誌找來的。
店主果然英語不通,好在一旁的男女客人懂得,好心地幫我翻譯。
狀似閒散隨意的店主,什麼也沒多說,就讓我一起坐下,接著為我倒了一杯茶。
在打算要去造訪前我有確認好品茶的禮儀,大致上和中華東方茶文化差不多。
喝茶時要先聞其香、觀其色,再來才是品其味。
之所謂「品」茶,就是以三口喝茶為佳。
第一口有淨口之意;第二口嚐原味之氣;第三口享茶香喉韻。
而第二杯之後,就主隨客意了。
將帽子袖套好好取下後,我就端正正坐在草蓆上準備品茶了。
店主用的是雪白輕盈的白瓷杯,茶湯漾著淺淺的金黃色澤。
香氣很低調幽微,但是卻很吸引我。
第一口,去除了我嘴裡的河內燥熱之氣。
第二口,細細地嚐出那舒葉茶香。
第三口,竟然絲絲回甘,那茶韻真的留在了我的舌尖與喉腔。
我驚訝地看著茶杯又看著店主,店主依舊笑而不語,然後給了我第二杯。
第二杯,店主拿了一片一旁掉落的花瓣當杯墊,然後又注滿茶湯。
第二杯,我試著含在嘴裡片刻,果然連鼻腔都有淡淡茶香了。
茶過三巡,我和店主道別,懷著一身茶香,也帶走了一包茶葉。
當時店裡有兩款茶葉,我買的是店裡品嚐的那款。
這茶叫「Lac Son Tea」,據店裡人告訴我是北越樂山這個地方產的高山茶。
我對越南地方不熟,有聽沒有懂,但至少識得這股茶香就好。
嚐起來有點像青心烏龍或鐵觀音那類茶香,很抱歉,我不是茶葉專門。
希望有懂茶的人能在品嚐後為我上上一課。
(100g ..... VND75,000 ≒ NTD108)
就是這款樂山茶葉。
照片取自官方網站:www.thuongtra.com
慚愧的是,我沒有漂亮的泡茶壺具,只能用滴咖啡用的透明玻璃壺泡茶。
但至少茶杯是用台北嶢陽茶行的可愛茶杯,總算是沒有難看到底。
就是這篇2014年7月號的「SKETCH」記事。
網站還特地將這篇文章放了上去,並翻成了越文。
據報導茶葉共有四款,但我當天去時只有出現兩款。
之後回日本或台灣省親時,我一定會買作土產來讓親友嚐嚐。
後記:
唐代詩僧皎然有「飲茶歌」云:
素瓷雪色飄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原來喝茶也能得道呢!
其實我不求得道,只是在這杯茶香中,得到了我想要的清幽。
這清幽,卻偏偏是在這河內最難找尋。
我很喜愛五代南唐詞人馮延已的一首「長命女」。
沒想到在這河內,我有了我的版本。
茶香宴。
香茗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
一願郎君長健
二願妾身長隨
三願如同湖上鴛,此生相繾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