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知道這個地方,是因為饒宗頤教授的關係。
先前搭空中纜車上昂坪看大佛,那裡還有一個非常棒的景點「心經簡林」。
但由於心經簡林離大佛還有20多分鐘的山路,因此很少遊客會勤勞走這段。
而這心經簡林就是大嶼山一處山頭上,
刻有"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38條花梨木柱。
心經上的墨寶即出自饒教授的手筆,
這才知道了饒教授在香港為文化貢獻了許多心力。
因此,特別上網找了有關饒教授在香港的事蹟中,看到了這座古蹟文化館。
店名:饒宗頤文化館
地址:香港九龍荔枝角青山道800號
搭港鐵到美孚站出站後,沿路隨著指示牌走,大約15~10分鐘可到。
饒宗頤文化館入口。
饒教授銅像。
饒宗頤文化館前身為荔枝角醫院,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是香港政府發展局文物保育辦事處在"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中的首批項目,
2009年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重新規劃及展開活化工作。
饒宗頤文化館建築群,佔地約32,000平方米,分為上、中、下三區。
下區設有藝術館、保育館及接待處;
中區則設有多用途廳、綜藝小劇場、資源中心、藝術工房及餐廳…等;
而上區則是文化旅館「翠雅山房」。--- 參考自維基百科
紅磚瓦房這區就是下區,主要是主題展覽和饒教授的作品及物品展覽。
喜歡拍美照的朋友,一定會很愛這裡的氛圍。
每個磚瓦都有城市的溫度,每面磚牆都微漾著日陽的光暈。
饒宗頤,字固庵,號選堂,生於中國廣東省潮安縣,是享譽國的際的漢學家。
1949年移居香港,直至2018年於香港律敦治醫院辭世。
饒教授生前事蹟作品的展廳。
饒宗頤文化館的歷史沿革。
在荔枝角醫院前,這裡還曾是疫症隔離站及女子監獄。
「與禮同行」禮文化展覽。
有關「衣」的禮與有關「食」的禮。
中段的白色建築群。餐廳茶館咖啡店在這區。
中段較高,有風景有綠意可賞,十分舒適。
咖啡店。
「活字生香」展覽。繁體文字的華美,一覽無遺。
「樂茶軒」茶館。
餐廳「頤膳房」。
逛完文化館後,剛好來餐廳覓食。
餐廳非常舒適,服務人員也非常親切有禮熱心,可以很放鬆休息。
菜單隨手拍。
餐點有中式港式西式,還滿豐富的。
正巧是下午茶時間,一個人點下午茶餐剛好無負擔。
下午茶餐:乾炒牛河(配咖啡或茶) ... HKD68 ≒ NTD272
一看到這道餐點,又忍不住要點,我真是很愛炒牛河這味。
只要食材好調味佳火候夠的話,就很好吃。
香港炒牛河向來都很不錯,至少我還沒吃到過難吃的炒牛河。
看來,炒牛河應該是很多港人師傅最基本拿手的好菜之一吧。
官方網站提供的園區地圖。
上區的文化旅館「翠雅山房」房型照片的廣告板。
原則上非住客不得上去上區,給住客保留良好的居住品質。
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