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爺時常加班到深夜,人妻的深夜食堂依舊如火如荼夜夜笙歌。
因此早餐也通常只能準備簡單的樣式,如三明治、漢堡、飯糰之類的。
只可惜,河內不像台灣或日本,三五步路就有便利商店。
還有各式各樣的餐點任君挑選。
沒有!河內沒有便利商店!沒有輕便熟食可供餐點。
所以我只好為老爺準備簡便早餐及中午便當。
在台灣,早餐的外食市場十分活絡,中西日式應有盡有。
在河內,什麼都沒有,只有麵包和河粉。
老爺畢竟還是偏愛米食,河粉當早餐他怎麼也不習慣。
於是,做飯糰便成了最好的選擇。
從2012年左右和韓系超市熟稔起來後,幾乎大部分的採購都會往那邊去。
因為就料理及飲食習性上,韓式還是比較接近日式。
某些日式料理食材在韓系超市意外地好找,代替品眾多。
其中,我深深感動於在韓系超市買到的飯糰DIY海苔,
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三角飯糰。
在河內的韓系超市可找到的有這兩個品牌,其實大同小異,只差在張數多少。
左包裝是一袋20枚,且有附簡易的整型模具。
右包裝則是一袋10枚,沒有附模具,包裝上的圖像只是參考。
背面有DIY步驟圖示說明。
韓文不懂沒關係,有照片和圖示,簡單明暸。
我包飯糰有時會利用日本的飯糰香鬆,灑些在白飯上拌勻後,再用模具壓形。
或有時中間包入日本酸梅、台灣買的罐頭鮪魚/鰻魚,
甚至每回日本時都會買回來的明太子。
當然納豆也是常有的,我和老爺都是納豆保衛隊隊員。
還有有時剛好有做泡菜豬肉料理時,就會特地留一點份量來包飯糰。
我的模具是很久以前買元本山親子DIY海苔時留下來的。
當時那也是像這種可以自己做三角海苔飯糰的商品。
可是不知是否因為台灣超商取得太容易,後來元本山這項產品就終止了。
沒想到那時的模具可以活躍到現在,真是令我安慰呀~~
包裝拆法就和一般三角飯糰一樣。
中間紅線撕開後,先將右邊拆下,再將左邊拆下,就可以大口大口咬了。
這種包裝最大的好處是,海苔不會因為白飯的水氣而變得軟軟皺皺的。
要吃再拆開包裝,海苔都還是脆脆的唷。
以上就是人妻河內趴趴走,自己做飯糰,自己搭內餡口味的快樂廚房日記。